主題教育

黨史故事

來源: | 時間:2021-04-26 17:27:01 返回列表

01

甘祖昌與龔全珍的故事

  我向大家介紹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同志,她是老將軍甘祖昌同志的夫人。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紅軍、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但他堅持回農村當農民,龔全珍同志也隨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到農村艱苦奮斗。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龔全珍同志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精神,并當選了全國道德模范,出席我們今天的會議,我感到很欣慰。我向龔全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把艱苦奮斗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時的講話

  背景故事鏈接:

  1957年8月,在被授予少將軍銜后不到兩年,甘祖昌主動辭去新疆軍區后勤部長職務,帶著妻子龔全珍,回到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沿背村務農。原因很簡單:為了帶領鄉親們一起建設家鄉,讓老百姓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妻子龔全珍也全力配合丈夫,到當地學校當老師,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村建設上。1986年,甘祖昌因病去世,他留給妻子和兒女唯一的遺產是一只鐵盒子,里面用紅布包著3枚閃亮的勛章,那是1955年他榮獲的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與二級解放勛章……

02

“四有”書記谷文昌

  福建這片熱土孕育了許多先進人物,谷文昌同志就是一個,我多次提到過他的事跡。他在東山縣工作了十五年,帶領全縣人民拼搏奮戰,把一個荒漠化的孤島變成半島,并建成了海上綠洲,使群眾擺脫了世代逃荒要飯的苦日子,也為后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谷文昌同志的事跡同焦裕祿、楊善洲同志的事跡一樣,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和一名領導干部的堅強黨性、遠大理想、博大胸懷、高尚情操。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二日在福建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背景故事鏈接:

  1950 年,谷文昌隨解放軍南下至福建省東山島,生前曾任東山縣縣長、縣委書記。東山島東南部原有3.5 萬多畝荒沙灘,狂風起時飛沙侵襲村莊,吞噬田園。谷文昌到東山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下定決心,要率領群眾戰勝風沙,根治旱澇,并發出誓言:如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14個春秋的拼搏奮戰,谷文昌和縣委一班人帶領全縣軍民植樹造林防治風沙,打水井、建水庫抗旱排澇,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鹽田……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山舊貌,把一個荒島變成了寶島。

03

“半截皮帶”的故事

  在參觀軍史館時,我對長征途中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四團“半截皮帶”的故事,感觸很深。紅軍戰士寧肯忍饑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二〇一六年一月五日在視察十三集團軍時的講話

  背景故事鏈接:

  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274團8連(今該旅4連)和兄弟部隊開始第3次穿越草地。剛進入草地沒多久,戰士們就陷入了斷糧的困境,只好挖野菜、嚼草根,有的戰士想到了吃牛皮腰帶。

  當班里其他6名戰友的皮帶都吃完后,年僅14歲的戰士周廣才不得不把自己的皮帶拿出來?粗膼鄣钠П桓畹粢欢,切成一根根皮帶絲漂在稀溜溜的湯水里,周廣才攥緊剩下的半截皮帶,眼含熱淚對戰友說:“我不吃了!同志們,我們把它留作紀念吧,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就這樣,大家懷著對革命勝利的憧憬,忍饑挨餓,將這剩下的半截皮帶保留下來。

  在隨后的長征路上,周廣才的6位同班戰友相繼犧牲,只有他隨紅四方面軍到達了延安。周廣才在皮帶的背面燙上“長征記”3個字,并用紅綢子包裹起來,紀念那段崢嶸歲月。

04

“紅巖精神”

  重慶涌現了大批大義凜然、高風亮節的共產黨人,如信仰堅定、不怕犧牲的趙世炎等人,英勇善戰、屢建功績的王良等人,堅貞不屈、永不叛黨的江竹筠、王樸、陳然等人,嚴守紀律、勇于犧牲的戰斗英雄邱少云,等等。解放戰爭時期,眾多被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種種酷刑折磨,不折不撓、寧死不屈,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紅巖精神”。

  ——二〇一九年四月十七日在重慶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背景故事鏈接:

  紅巖精神產生于抗戰相持階段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下。1939年初,中國共產黨為了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加強國統區工作,在重慶成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開始了在國民黨統治區長達八年的斗爭歷程。在極其艱苦險惡的環境中,南方局在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周恩來、董必武等同志帶領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努力實現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民族氣節的融合,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種代表成熟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氣的精神品質——紅巖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精神成果。

05

“腰纏萬貫的乞丐”劉啟耀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啟耀背著金條乞討數年,歷盡千辛萬苦尋找黨組織繼續干革命,不動用分毫黨的經費。我們只有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才能應對“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才能正確處理公私關系、破除“四風”頑疾。

  ——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二日在江西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背景故事鏈接: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后,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啟耀奉命留守蘇區,堅持游擊斗爭。在一次戰斗中,他不幸左胸中彈暈了過去。醒來后,劉啟耀發現戰友已經轉移,他與組織失去了聯系。這天夜里,他掙扎著爬回原來藏身的洞口,取出了埋在亂石堆中一個沉甸甸的小布包,里面裝著13根金條和一批首飾、銀元,那是他和曾山同志分手時,組織上要他妥為保管的黨的活動經費,這可比生命還重要!

  劉啟耀深感責任重大,把小布包系在腰間,身穿爛棉襖,頭戴破雨笠,手拿打狗棍,在隨后兩年尋找組織的過程中,以乞討度日,不曾動用分毫,被稱為“腰纏萬貫的乞丐”。

06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一百年前,陳望道同志翻譯了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為引導大批有志之士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興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F在,你們積極宣講老校長陳望道同志追尋真理的故事,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希望你們堅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七日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的回信

  背景故事鏈接:

  陳望道是中國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他翻譯了中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擔任過《辭!房傊骶。1920年4月底,陳望道歷時兩個月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工作。5月,陳望道將《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稿帶至上海,交由陳獨秀和李漢俊校閱,并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隨后平民書社、上海書店、國光書店等相繼出版,截至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

 

操香蕉在线观看